谢韶州偕诸僚邀游九成台

虞帝昔巡衡岳至,山川万古有韶名。 云霞尚想飞龙驭,箫管犹疑下凤城。 石上松阴迎辇合,檐前溪响应琴鸣。 延州岂必观皆遍,但鼓南薰佐圣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韶州:地名,今广东省韶关市。
  • :同僚,同事。
  • 九成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当地的名胜古迹。
  • 虞帝:指传说中的舜帝,古代五帝之一。
  • 衡岳:即衡山,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
  • :古代帝王的车辆。
  • 檐前溪:屋檐前的溪流。
  • 南薰:古代传说中的音乐,相传舜帝所作,用以教化百姓。

翻译

昔日虞帝巡视衡山至此,山川因此万古留名“韶”。 云霞仿佛还能想象到飞龙的驾驭,箫管声中似乎还能听到凤凰城下的回响。 石上的松阴仿佛迎接帝王的车辆,檐前的溪流声如同琴声般悦耳。 延州的美景岂能一一遍览,只需敲响南薰之乐,辅助圣明的君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虞帝巡游衡山的传说,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巡游的向往和对韶州山川美景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云霞飞龙”、“箫管凤城”,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末句“但鼓南薰佐圣明”,则体现了诗人对教化与辅佐君王的理想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