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县天仙宫白松

霜根翠叶此何奇,传道轩辕宫里时。 玉质不缘三女化,瑶台争睹万年枝。 风飘偃盖鸣环过,露浥流膏带粉滋。 不独皇英去湘浦,至今斑竹使人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轩辕:即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 三女化:指三位仙女化身为松树的传说。
  •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偃盖:形容松树枝叶茂盛,如同倒扣的伞。
  • :湿润。
  • 流膏:指松脂。
  • 皇英:指传说中的皇英二妃,即娥皇和女英,她们在湘水边哭泣,泪水滴在竹子上形成斑点。
  • 湘浦:湘水边。

翻译

霜冻的根和翠绿的叶,这松树有何特别之处?传说它来自轩辕黄帝的宫中。 它的玉质并非因为三位仙女的化身,而是在瑶台之上,人们争相观赏这万年的树枝。 风中,它茂盛的枝叶如同鸣响的环佩,露水湿润,松脂带着粉末般的滋润。 不仅皇英二妃离开了湘水边,至今那斑竹仍让人思念不已。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密县天仙宫中的一棵白松,通过传说和神话赋予了它神秘和崇高的象征意义。诗中,“轩辕宫里时”和“瑶台争睹万年枝”等句,展现了松树的历史悠久和非凡地位。同时,通过“风飘偃盖”和“露浥流膏”等生动描绘,传达了松树的自然美感和生命力。最后,以皇英二妃的传说作为对比,加深了白松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和情感价值。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