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感秋

· 陶益
涛声齐碧落,曙色满沧江。 鹰隼云间并,凫鹥水上双。 行踪犹未定,褊性已难降。 欲缉悲秋赋,飘零就客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途次:旅途中暂时停留的地方。
  • 感秋:感受秋天的气息。
  • 涛声:海浪或江河波涛的声音。
  • 齐碧落:与碧空齐平,形容涛声高远。
  • 曙色:黎明的天色。
  • 沧江:泛指江河。
  • 鹰隼:两种猛禽,常用来比喻英勇的人。
  • 云间:云中。
  • :一起。
  • 凫鹥:两种水鸟,凫指野鸭,鹥指鸥鸟。
  • 水上双:在水面上成双成对。
  • 行踪:行走的踪迹。
  • 褊性:性格急躁或狭隘。
  • 难降:难以平复或控制。
  • :整理,这里指创作。
  • 悲秋赋:表达对秋天哀思的赋文。
  • 飘零:漂泊不定。
  • 就客窗:在旅店的窗前。

翻译

涛声高远,与碧空齐平,黎明的天色洒满了江河。 鹰隼在云中并飞,凫鹥在水面上成双。 我的行踪还未确定,急躁的性格已难以控制。 想要创作一篇悲秋的赋文,却在旅店的窗前感叹漂泊不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秋景,通过涛声、曙色、鹰隼、凫鹥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切感受。诗中“行踪犹未定,褊性已难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急躁,而“欲缉悲秋赋,飘零就客窗”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秋天的哀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