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复侄锦衣赴宴天坛乐观

· 陶益
晴云爽气满高台,碧瓦雕阑接上台。 却喜当筵闻玉磬,不妨竟日覆金杯。 垂杨宛转莺初语,细草留连骑欲回。 万里烽烟怜小阮,可无佳兴拟重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复侄:指陶益的侄子。
  • 锦衣:指穿着华丽的衣服。
  • 天坛: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这里指天坛公园。
  • 乐观:指天坛内的观景台。
  • 爽气:清新的空气。
  • 碧瓦雕阑:绿色的琉璃瓦和精美的栏杆。
  • 上台:指观景台的高处。
  • 玉磬: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指美妙的音乐。
  • 金杯:指华贵的酒杯。
  • 垂杨:垂柳。
  • 宛转:形容声音或动作柔和曲折。
  • 细草:嫩草。
  • 留连:流连忘返。
  • 小阮:指侄子,古代常以“阮”作为侄子的代称。
  • 烽烟:战争的烟火,这里比喻战乱。
  • 佳兴:好心情,兴致。

翻译

晴朗的云彩和清新的空气充满了高台,碧绿的琉璃瓦和精美的栏杆一直延伸到观景台的高处。在宴会上,我高兴地听到了美妙的玉磬声,整天举杯畅饮也不觉得厌倦。垂柳柔和地摇曳,黄莺刚刚开始歌唱,嫩草让人流连忘返,骑马的人也想要回头。万里之外的战乱让我怜悯我的侄子,不知道他是否还有好心情再来这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与侄子在天坛观景台上的宴会情景,通过晴云、碧瓦、玉磬等意象展现了宴会的愉悦氛围。诗中“垂杨宛转莺初语,细草留连骑欲回”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也隐含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侄子的关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情。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