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徂秋苦雨兼答张孟奇汪公干庄静父韩孟郁

共有愁霖唱,偏多滞客情。 密云屯近塞,高溜迸层城。 行灶无黔突,朋车绝过声。 何时披宿雾,见许过新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夏徂秋:从夏天到秋天。徂(cú),到。
  • 愁霖:连绵不断的雨,使人忧愁。
  • 滞客情:使客人滞留的情绪。
  • 密云:浓密的云。
  • :聚集。
  • 近塞:靠近边塞。
  • 高溜:高处的流水。
  • :喷射,涌出。
  • 层城:高大的城墙。
  • 行灶:可以移动的炉灶。
  • 无黔突:没有黑烟囱,指没有炊烟,形容没有生火做饭。黔(qián),黑色。
  • 朋车:朋友的车。
  • 绝过声:断绝了过往的声音,指路上没有车辆和行人。
  • 宿雾:夜晚的雾。
  • 见许:希望。
  • 过新晴:经过新晴的天气。

翻译

我们共同唱着忧愁的雨歌,偏偏这雨让客人感到更加滞留。 浓密的云聚集在边塞附近,高处的流水涌入高大的城墙。 可以移动的炉灶没有炊烟升起,朋友的车声也消失了。 何时能拨开夜晚的雾,希望看到经过新晴的天气。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连绵秋雨的忧愁和对晴朗天气的期盼。诗中通过描绘浓云、高溜、无炊烟等景象,生动地传达了雨天的沉闷和滞留的情感。末句“何时披宿雾,见许过新晴”则强烈地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在恶劣天气中的无奈与期盼。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