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寺

山院鸣钟日巳昏,僧房虽近隔啼猿。 回看行处疑无路,一带溪烟锁寺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院:山中的寺院。
  • 鸣钟:敲响钟声。
  • 日巳昏:太阳已经落山,天色渐暗。
  • 僧房:僧人的住所。
  • 啼猿:猿猴的叫声。
  • 回看:回头看。
  • 行处:走过的路。
  • 疑无路:怀疑没有路可走。
  • 溪烟:溪流上的雾气。
  • :遮蔽,笼罩。
  • 寺门:寺庙的入口。

翻译

山中的寺院里,钟声响起,天色已晚。僧人的房间虽然近在咫尺,却隔着猿猴的啼叫声。回头望去,走过的路似乎已经消失,只有一缕溪流上的雾气笼罩着寺庙的入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傍晚的静谧景象,通过钟声、猿啼、溪烟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诗中的“回看行处疑无路”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行走山间时可能产生的迷茫感,而“溪烟锁寺门”则增添了一抹朦胧的美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被雾气缭绕的古寺之中,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深远。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