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员外黄观澜李彦章试士西掖

· 陶安
王业兴家国,人才荐庙堂。 风帘留晷刻,冰鉴照毫芒。 列坐清仪肃,终篇耿论昌。 愿言登用者,一一是贤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风帘:指考场中的帘幕,用以遮挡风。
  • 晷刻:古代用以计时的日晷上的刻度,这里指时间。
  • 冰鉴:古代用来盛冰的器具,这里比喻选拔人才的严格和公正。
  • 毫芒:极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考生的微小表现。
  • 耿论:正直的言论。
  • 登用:选拔任用。

翻译

王国的兴盛依赖于家国的力量,人才的选拔是为了奉献给朝廷。 考场中的帘幕遮挡着风,时间在日晷的刻度上缓缓流逝。 选拔人才如同使用冰鉴般严格公正,照见考生的每一个细微表现。 考生们端坐肃穆,整篇文章充满了正直的言论。 愿那些被选拔任用的人,每一个都是真正的贤良之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科举考试的场景,强调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和严格性。诗中通过“风帘留晷刻,冰鉴照毫芒”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考场的肃穆和选拔的公正。最后两句“愿言登用者,一一是贤良”,表达了诗人对于选拔贤良人才的殷切期望,体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