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仲冬望日登舟秦淮翌旦过龙湾出大江

· 陶安
舟发秦淮暮,西风正面来。 朝从大江溯,风转两帆开。 白鸟晴逾洁,黄芦冷未摧。 潮平行正稳,几度见烽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卯: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指明朝的一个年份。
  • 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
  • 望日: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 秦淮:指南京的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著名河流。
  • 翌旦:第二天早晨。
  • 龙湾:地名,可能位于南京附近。
  • 大江:指长江。
  •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
  • :逆流而上。
  • 白鸟:白色的水鸟。
  • 晴逾洁: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更加洁白。
  • 黄芦:黄色的芦苇。
  • 冷未摧:虽然寒冷但还未被摧毁。
  • 潮平:潮水退去,水面平静。
  • 烽台: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烽火台。

翻译

在癸卯年仲冬的十五日,我乘舟离开秦淮河,傍晚时分,西风正迎面吹来。第二天早晨,我逆流而上,穿越长江,风向转变,两片帆布展开。白色的水鸟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更加洁白,黄色的芦苇虽然寒冷但还未被摧毁。潮水退去,水面平静,船行平稳,几次经过烽火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冬日乘舟旅行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旅途的宁静与壮阔。诗中“西风正面来”和“风转两帆开”生动地描绘了风向的变化和帆船的动态,而“白鸟晴逾洁,黄芦冷未摧”则通过对白鸟和黄芦的细腻刻画,传达了冬日景色的清冷与生机。最后,“几度见烽台”暗示了旅途中的历史遗迹,增添了诗意的深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的感慨。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