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还山

秋山久不到,每与秋风期。 绝涧倒槎碍,悬崖枯蔓垂。 马疲知旧路,松古发新枝。 遂欲投簪绂,长歌与世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绝涧:深而险的溪涧。
  • (chá):木筏,这里指倒下的树木。
  • 投簪绂:指弃官归隐。簪绂(fú),古代官员的冠饰,比喻官职。

翻译

长久未到秋日的山中,每每期待秋风的到来。 深涧中倒下的树木阻碍了去路,悬崖上枯萎的蔓藤垂挂。 马儿疲倦,却认得旧时的路,松树虽老,却发出了新枝。 于是想要抛弃官职,长歌一曲,与这纷扰的世界告别。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秋日重返山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绝涧倒槎碍,悬崖枯蔓垂”生动勾勒了山中的荒凉景象,而“马疲知旧路,松古发新枝”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深情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遂欲投簪绂,长歌与世辞”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无限向往。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