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至濠上旧居

树回通委巷,花发识前津。 昔去荒三径,今来访四邻。 庭闲侵履藓,架掩积书尘。 旧种墙东竹,年年待主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濠上:地名,指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一带。
  • 委巷:曲折的小巷。
  • 前津:前方的渡口。
  • 三径:指家园,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 四邻:周围的邻居。
  • 履藓:鞋子上的苔藓,形容久无人迹。
  • 架掩积书尘:书架上积满了灰尘,表示久未整理。
  • 墙东竹:墙东边的竹子,这里指作者曾经种植的竹子。

翻译

树木环绕,小巷曲折,花开之处,我认出了前方的渡口。 昔日离去时,家园荒芜,三条小径已无人迹,如今归来,我拜访了四周的邻居。 庭院空旷,鞋上沾满了苔藓,书架上积满了灰尘,久未整理。 墙东边我曾种下的竹子,每年都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重返旧居时的情景,通过对比昔日的荒芜与今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和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树回通委巷,花发识前津”以景入情,展现了诗人对旧居的熟悉与怀念。后句通过“庭闲侵履藓,架掩积书尘”进一步以物是人非的细节,抒发了岁月变迁的哀愁。结尾“旧种墙东竹,年年待主人”则寄托了对家园的眷恋和对归来的期盼。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