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 陶安
桃发三枝结一实,仙子献时云阙开。 灶突腊寒烟忽断,檐梯夜静月频来。 征途海岱皆戎马,故国池台尽劫灰。 松叶满山风自扫,天高未见鹤飞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桃发三枝结一实:桃树长出三枝,只结了一个果实。
  • 仙子献时云阙开:仙子献上果实的时候,天宫的门打开了。
  • 灶突腊寒烟忽断:灶火突然熄灭,腊月的寒烟也断了。
  • 檐梯夜静月频来:夜晚静悄悄的,月亮频繁地出现。
  • 征途海岱皆戎马:征途上,无论是海还是山,到处都是战马。
  • 故国池台尽劫灰:故乡的池塘和亭台都成了废墟。
  • 松叶满山风自扫:山上的松叶被风吹得自己扫除。
  • 天高未见鹤飞来:天空高远,却不见仙鹤飞来。

翻译

桃树长出三枝,只结了一个果实,仙子献上它时,天宫的门打开了。灶火突然熄灭,腊月的寒烟也断了,夜晚静悄悄的,月亮频繁地出现。征途上,无论是海还是山,到处都是战马,故乡的池塘和亭台都成了废墟。山上的松叶被风吹得自己扫除,天空高远,却不见仙鹤飞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桃树、仙子、灶火、月亮等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哀愁的意境。诗中“桃发三枝结一实”寓意着生命的稀有与珍贵,“仙子献时云阙开”则增添了一抹超凡脱俗的色彩。后句通过“灶突腊寒烟忽断”与“檐梯夜静月频来”的对比,表达了时光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结尾的“松叶满山风自扫,天高未见鹤飞来”则深化了诗人对故国沦陷、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