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公干从燕台送余至济上叙别兼寄别和叔

吾昔游上都,邂逅得二汪。 谬蒙倾盖知,所知遂不忘。 既我晚际遇,翰墨颇见长。 二汪适不偶,空谷有芬芳。 栖迟恋衡门,隐迹寄卖浆。 相与讨文义,昕夕共徜徉。 笙竽间琴瑟,歌吹六艺场。 今予遭薄谴,于世尽炎凉。 惟子不忍弃,时来访行藏。 古人叹罗雀,今乃见糟糠。 予适有远行,相送千里疆。 长路思屏营,执手以傍徨。 翩翩凫与雁,将翱复将翔。 朝嬉仍共浦,夕宿各一方。 谷风箴义缺,白驹咏食场。 素交终不替,是道足以臧。 谊敦古所难,申咏于斯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
  • 谬蒙:错误地受到。
  • 倾盖:指车盖相碰,比喻亲密无间。
  • 晚际遇:晚年得到的机会或遭遇。
  • 翰墨:指书写,这里指文学才能。
  • 不偶:不幸,不顺利。
  • 芬芳:这里比喻美好的品质或名声。
  • 栖迟:停留,居住。
  • 衡门:简陋的房屋,比喻隐居。
  • 卖浆:卖酒,这里指隐居的生活。
  • 昕夕:早晚。
  • 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行走。
  • 笙竽:古代的乐器。
  • 琴瑟:古代的乐器,常用来比喻和谐。
  • 六艺:古代儒家教育的六种基本学科,即礼、乐、射、御、书、数。
  • 薄谴:轻微的责备或惩罚。
  • 炎凉:比喻世态的冷暖。
  • 行藏:行踪,出处。
  • 罗雀:比喻朋友间的疏远。
  • 糟糠:比喻贫穷时的伴侣。
  • 屏营:惶恐,彷徨。
  • 执手:握手,表示亲密。
  • 傍徨:徘徊,犹豫。
  • 凫与雁:水鸟,比喻朋友。
  • :水边。
  • 谷风:山谷中的风,比喻艰难的环境。
  • 白驹:白马,比喻光阴迅速。
  • 食场:饲养牲畜的地方,比喻生活的基础。
  • 素交:纯洁的友谊。
  • 不替:不变,不断。
  • :好,善。

翻译

我曾在京城游玩,偶然遇到了两位汪姓朋友。错误地受到他们的亲密接纳,这种认识让我难以忘怀。晚年我得到了一些文学上的成就,而两位汪姓朋友却遭遇不幸,但他们美好的品质如同空谷中的芬芳。他们隐居在简陋的房屋中,过着卖酒的生活。我们共同探讨文学和义理,从早到晚自由自在地行走。笙竽和琴瑟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我们在六艺的领域中歌唱和吹奏。

现在我遭受了轻微的责备,世态变得冷暖无常。只有你不愿意抛弃我,时常来探访我的行踪。古人感叹朋友间的疏远,现在我看到了贫穷时的伴侣。我即将远行,你送我到千里之外。长路上我感到惶恐和彷徨,握着你的手徘徊不前。像水鸟一样,我们将一起飞翔又将各自分飞。早晨我们还在同一个水边嬉戏,晚上却各自宿在不同的地方。山谷中的风提醒我们义理的缺失,白马迅速地经过饲养牲畜的地方,咏叹着时光的流逝。

纯洁的友谊终究不会改变,这种道理足以证明其美好。在古代,深厚的情谊是难以维持的,我在这首诗中再次咏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汪姓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中,诗人回忆了与朋友们的相识、相知和相互扶持,即使在困境中也不离不弃。通过对比自己的遭遇和朋友的隐居生活,诗人展现了真挚友谊的珍贵。诗的结尾,诗人强调了纯洁友谊的不变和美好,表达了对这种深厚情谊的珍视和咏叹。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