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寺谒能禅师像效唐体

能公昔开化,千载扬宗风。 惜生绝学后,沦被夷教中。 衣为曲阜履,钵即鼎湖弓。 在法不在物,奈何惑愚蒙。 独有幽寂意,弥令孤赏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寺庙之一。
  • (yè):拜访。
  • 能禅师:指唐代高僧慧能,禅宗六祖。
  • 宗风:指禅宗的传统和风格。
  • 绝学:指禅宗的深奥学问,这里特指慧能的禅法。
  • 沦被:沦落,被用于。
  • 夷教:外来的宗教,这里指佛教。
  • 曲阜履:曲阜是孔子的故乡,履指鞋子,这里比喻慧能的衣着。
  • 鼎湖弓:鼎湖是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弓指黄帝的弓,这里比喻慧能的钵。
  • 愚蒙:愚昧无知的人。
  • 孤赏:独自欣赏。

翻译

能公昔日在此开化众生,千载之后他的禅宗风格依然被传扬。可惜他生在禅宗深奥学问之后,他的教诲被外来的佛教所混淆。他的衣着如同孔子故乡的鞋子,他的钵如同黄帝升天之地的弓。佛法在于精神而非物质,奈何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却迷惑不解。唯有那份幽静孤寂的意境,更让我独自欣赏,与之共鸣。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区大相在南华寺拜谒慧能禅师像时所作,表达了对慧能禅师的敬仰和对禅宗精神的理解。诗中,“能公昔开化,千载扬宗风”展现了慧能禅师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法不在物”一句,深刻指出了禅宗的真谛在于精神而非物质形式,批判了那些只重形式不重精神的愚昧之人。最后,诗人通过“独有幽寂意,弥令孤赏同”表达了自己对禅宗孤寂幽静境界的向往和共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禅宗哲理的深刻领悟。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