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龚秀才岸文

平居意不浅,与子分仍深。 不能裨国事,久欲归山林。 良朋敦惠好,枉赠瑶华音。 补衮惭山甫,陈力愧周任。 申章多明规,祇觉赧予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bì):有益,有助于。
  • 瑶华音:指美好的音乐或诗文,这里比喻龚秀才的赠诗。
  • 补衮:指补救君王的过失,衮指君王的礼服。
  • 山甫:指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周成王,有补救君王过失的功绩。
  • 周任:古代贤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 申章:指龚秀才的赠诗。
  • 明规:明智的规劝。
  • (nǎn):因羞愧而脸红。

翻译

我平日里的想法颇为深远,与你的情谊更是深厚。 我无法为国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长久以来一直想要归隐山林。 亲爱的朋友,你以深厚的情谊赠予我美好的诗文。 我自愧不如山甫那样能够补救君王的过失,也愧对周任那样勇于直言的精神。 你的诗篇中充满了明智的规劝,让我感到羞愧难当。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身政治生涯的反思。诗中,“平居意不浅,与子分仍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重视。后文提到“不能裨国事,久欲归山林”,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无奈和归隐的愿望。最后,诗人对友人的赠诗表示感激,并自愧不如古代贤臣,表达了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道德追求。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