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拖练

· 高魁
南北周遭绕素流,元龙双戏海门秋。 波澄汉口铜为柱,浪稳虞渊蜃作楼。 花石遂看鱼变化,松明无复蚌沈浮。 鲛人泣尽风涛里,怪底明珠不忍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溪拖练:形容两条溪流像白练一样拖曳。
  • 元龙:指传说中的龙。
  • 海门:指海口,即江河入海的地方。
  • 波澄:波平如镜。
  • 汉口铜为柱:指汉口江面上的铜柱,用以标志水位。
  • 虞渊:神话中的深渊,这里指深海。
  • 蜃作楼:指海市蜃楼,因光线折射而产生的幻象。
  • 花石:指水中的石头,因水波冲刷而显得五彩斑斓。
  • 松明:指松树的油脂,古代用作照明。
  • 蚌沈浮:指蚌壳在水中沉浮。
  • 鲛人:传说中的人鱼。
  • 怪底:为何。
  • 明珠:指珍珠。

翻译

南北两岸环绕着清澈的溪流,两条龙在秋天的海口嬉戏。 汉口的江面平静如镜,铜柱清晰可见;深海中波涛不惊,仿佛有蜃楼幻象。 水中的石头五彩斑斓,看着鱼儿在其中变化;松脂不再用作照明,蚌壳在水中沉浮。 鲛人在风涛中哭泣,为何不忍心将明珠投入水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海口的宁静景象,通过龙、蜃楼、鱼、蚌等神话元素,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与美丽。诗中“双溪拖练”形象地描绘了溪流的柔美,而“元龙双戏海门秋”则增添了神话色彩。后句通过对汉口铜柱、虞渊蜃楼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结尾处鲛人的哭泣与明珠的隐喻,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不忍破坏的情感。

高魁

高魁,字斗仲。石城(今属广东廉江)人。尚节孙。明神宗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举人,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任中书舍人。以屡疏时政忤权阉魏忠贤,遂谢病归。清光绪《高州府志》卷三七有传。 ► 14篇诗文

高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