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安
人以酒为甘,我以酒为苦。 平时爱静重,醉后轻言语。 容仪渐不庄,咳唾且频吐。 目花散万蚁,细字卒难睹。 事重忙亦辍,面赭羞自俯。 大禹疏仪狄,阮籍侪恶侣。 圣狂天壤殊,可以警千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容仪:容貌和举止。
  • 咳唾:咳嗽和吐痰。
  • 目花:眼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
  • 细字:小字,指细小的文字。
  • 面赭:面色发红,常指因羞愧或饮酒而脸红。
  • 大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帝王,以治水闻名。
  • 仪狄:古代传说中的酒神,相传为酒的发明者。
  • 阮籍: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饮酒放达著称。
  • :同类,同辈。
  • 恶侣:不良的伴侣或朋友。
  • 圣狂:圣人和狂人,指道德高尚的人和放纵无度的人。
  • 天壤:天地之间,比喻差别极大。

翻译

人们认为酒是甘甜的,我却觉得酒是苦涩的。 平时我喜爱安静和稳重,但醉酒后言语变得轻浮。 我的容貌和举止逐渐失去庄重,咳嗽和吐痰也频繁起来。 眼睛模糊,看东西像散开的无数蚂蚁,细小的文字难以辨认。 重要的事情即使忙碌也要停下来,面色发红,羞愧地低下头。 大禹疏远了仪狄,阮籍与不良的朋友为伍。 圣人和狂人在天地间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可以警示千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独特看法,他认为酒并非如常人所认为的那样甘美,反而给他带来了苦涩和困扰。诗中通过对比自己平时和醉酒后的状态,生动地描绘了酒后失态的情景,从而强调了酒对人的负面影响。诗人引用大禹和阮籍的典故,进一步阐释了圣人与狂人的区别,以此警示后人要警惕酒的危害,保持清醒和自制。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的坚守。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