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鸂?竹雀萱堂图

· 陶安
珍禽文采明金沙,相顾似怜毛羽嘉。 托邻喜傍君子竹,忘忧更有宜男花。 良工笔意何处好,林雀哺雏心使饱。 北堂留得此图看,依旧春晖照幽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鸂?(xī jì):一种水鸟,又称紫鸳鸯。
  • 珍禽:珍贵的鸟类。
  • 文彩:华美的色彩。
  • 金沙:金色的沙地,这里形容鸟的羽毛色彩如金沙般耀眼。
  • 相顾:相互对视。
  • :爱怜。
  • 毛羽嘉:羽毛美丽。
  • 托邻:依附邻居,这里指鸟儿选择在竹林旁栖息。
  • 君子竹:比喻高洁的竹子。
  • 忘忧:忘却忧愁,这里指宜男花(萱草)的别称,传说能使人忘却忧愁。
  • 宜男花:即萱草,传说中能使人忘却忧愁的花。
  •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这里指画家。
  • 笔意:画笔的意境。
  • 林雀:树林中的麻雀。
  • 哺雏:喂养幼鸟。
  • 北堂:古代指母亲的居室,也代指母亲。
  •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
  • 幽草:幽深处的草,这里比喻子女。

翻译

珍贵的鸟儿在金色的沙地上展示着华美的羽毛,它们相互对视,仿佛在怜爱彼此的美丽羽毛。它们选择依附在高洁的竹子旁作为邻居,旁边更有能使人忘却忧愁的宜男花(萱草)。技艺高超的画家通过画笔传达了何处是好的意境,画面中的林中麻雀正在喂养幼鸟,表达了使幼鸟饱食的慈爱之心。在北堂(母亲的居室)留下这样一幅画,让母亲看着,依旧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母爱)照耀着幽深处的草(子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珍禽、竹子、宜男花等自然元素,以及林雀哺雏的温馨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母爱的颂扬。诗中“托邻喜傍君子竹”和“忘忧更有宜男花”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和谐共生,也隐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结尾的“北堂留得此图看,依旧春晖照幽草”则深情地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敬爱,将自然之美与亲情之爱巧妙地融为一体。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