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六月旦日登屿山观海

· 陶安
脚底潮生鼓万雷,浪头隐隐白云堆。 诸州地到海边尽,外国帆从天际来。 但见中间浮岛屿,不知何处是蓬莱。 平生登览今朝最,髣髴珠宫贝阙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午:指明朝甲午年,即公元1394年。
  • 旦日:早晨。
  • 屿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潮生:潮水上涨。
  • 鼓万雷:比喻潮水声如万雷齐鸣。
  • 隐隐:模糊不清的样子。
  • 白云堆:形容云层厚重。
  • 诸州地:指各个州县的土地。
  • 天际:天空的尽头。
  • 浮岛屿:漂浮的岛屿。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 髣髴(fǎng fú):仿佛,好像。
  • 珠宫贝阙:指神话中的仙宫,用珍珠和贝壳装饰的宫殿。

翻译

脚下潮水汹涌,声如万雷齐鸣,浪尖上隐约可见厚重的白云堆积。 各个州县的土地延伸到海边便到了尽头,外国的帆船从天边缓缓驶来。 只见海中漂浮着岛屿,却不知何处是传说中的仙境蓬莱。 平生所见的登览之景,今日最为壮观,仿佛神话中的仙宫贝阙正缓缓开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甲午年六月的一个早晨登上屿山观海的壮阔景象。诗中,“潮生鼓万雷”和“浪头隐隐白云堆”生动地表现了海潮的汹涌和云层的厚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后两句通过对“诸州地”和“外国帆”的描写,展现了海的辽阔和世界的广阔。结尾的“髣髴珠宫贝阙开”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幻想,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仙境的向往。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