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顿里十首

· 高启
澹泊心情在,萧疏鬓影残。 引泉规作沼,留笋待成竿。 自洗沾泥屐,谁收挂壁冠。 毛公新有约,月夜礼天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澹泊:淡泊,不追求名利。
  • 萧疏:稀疏,稀少。
  • 鬓影:鬓发的影子,指人的面容。
  • :小池塘。
  • 沾泥屐:沾满泥土的木屐,指朴素的生活。
  • 挂壁冠:挂在墙上的帽子,比喻不再使用的官帽,指放弃官职。
  • 毛公:指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名士,以自荐而闻名。
  • 天坛: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这里指高远的地方。

翻译

淡泊名利的心情依旧,稀疏的鬓发映照着岁月的痕迹。 引来泉水规划成小池塘,留下竹笋等待它们长成竹竿。 自己洗净那沾满泥土的木屐,谁还会去取那挂在墙上的官帽。 毛遂新近有了约定,将在月夜时分一同前往祭拜天坛。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高启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澹泊心情在”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而“萧疏鬓影残”则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后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进一步体现了诗人远离尘嚣、享受简朴生活的愿望。最后提到与毛遂的约定,暗示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希望在月夜的宁静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追寻更高的境界。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