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杂咏

横汾犹有唱,过沛久无闻。 不见芒砀气,回瞻碣石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横汾:指汉武帝《秋风辞》中“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景象,这里借指汉武帝的功业和影响。
  • :指歌颂、赞颂。
  • 过沛:指汉高祖刘邦过沛县,作《大风歌》之事,这里借指刘邦的功业和影响。
  • 芒砀:山名,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传说刘邦曾在此斩蛇起义。
  • :指英雄气概或历史影响。
  • 回瞻:回头看。
  •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曹操曾在此作《观沧海》。
  • :这里指远处的景象或历史的痕迹。

翻译

横渡汾河的歌声依旧回荡,但经过沛县时,已久未听见赞颂之声。 不见芒砀山上刘邦的英雄气概,回头望去,只有碣石山的云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汉武帝和汉高祖刘邦历史功业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横汾”与“过沛”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依旧有歌声传颂,而后者却已无声无息,暗示了历史的遗忘与变迁。后两句通过“不见芒砀气,回瞻碣石云”进一步以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历史长河中英雄事迹逐渐被遗忘的哀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