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杂咏十九首观妙庵

妙理难观旨甚深,欲知无欲是无心。 茅庵不异人间世,河上真人自可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
  • 观妙庵:庵名,可能是一座佛教或道教的修行场所。
  • 陆希声:唐代诗人。
  • 妙理:深奥的道理或哲理。
  • 无欲:没有欲望或欲望极少。
  • 无心:没有心思或心不在焉。
  • 茅庵:用茅草搭建的小屋,常指隐士或僧人的简陋住所。
  • 河上真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可能是指道教中的某位高人。

翻译

深奥的道理难以直观,其旨意非常深远, 想要了解无欲,其实就是要达到无心的境界。 茅草搭建的庵堂与人间世界并无二致, 河上的真人,你自然可以寻找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诗人陆希声在诗中探讨了“妙理”与“无欲无心”的关系,指出真正的智慧和解脱来自于内心的无欲无求。诗中的“茅庵”象征着简朴的生活,而“河上真人”则代表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理想境界。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隐逸情怀。

陆希声

陆希声

唐苏州吴人。精通《易》、《春秋》、《老子》。善书。隐义兴。召为右拾遗。累擢歙州刺史。昭宗闻其名,召为给事中,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位无所轻重,罢为太子太师。卒谥文。有《春秋通例》、《道德经传》。 ► 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