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咏其二郭代公

· 高适
代公实英迈,津涯浩难识。 拥兵抗矫徵,仗节归有德。 纵横负才智,顾盻安社稷。 流落勿重陈,怀哉为悽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代公:指郭元振,字代公,唐代名将。
  • 英迈:英俊出众,才华横溢。
  • 津涯:原意为水边,这里比喻深不可测的才能和见识。
  • 拥兵:掌握军队。
  • 抗矫徵:抵抗不正当的征召或命令。
  • 仗节:持节,指坚守节操。
  • 归有德:归附有德行的人。
  • 纵横:这里指施展才华。
  • 负才智:拥有才华和智慧。
  • 顾盻:环顾四周,这里指关心国家大事。
  • 安社稷:安定国家。
  • 流落:漂泊失所。
  • 重陈:再次提起。
  • 怀哉:感叹词,表示怀念。
  • 悽恻:悲伤,哀痛。

翻译

郭代公实在是英俊出众,他的才能和见识深不可测。 他掌握军队,抵抗不正当的征召,坚守节操归附有德之人。 他施展才华和智慧,关心国家大事,致力于安定国家。 但他的漂泊失所,让人不忍再次提起,怀念他时,心中充满悲伤。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郭代公的英勇和才华,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诗中,“代公实英迈”一句,直接点明了郭代公的非凡气质和才华。随后的“津涯浩难识”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深不可测。诗中还提到了郭代公在政治上的坚定立场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如“拥兵抗矫徵”和“顾盻安社稷”。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郭代公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怀念,使全诗充满了深情和哀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高适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