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敬八卢五汎河间清河

· 高适
清川在城下,沿汎多所宜。 同济惬数公,玩物欣良时。 飘飖波上兴,燕婉舟中词。 昔陟乃平原,今来忽涟漪。 东流达沧海,西流延滹池。 云树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稍随归月帆,若与沙鸥期。 渔父更留我,前潭水未滋。
拼音

所属合集

#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沿汎(fàn):沿着水流漂浮。
  • (qiè):满足,愉快。
  • 燕婉:和谐美好。
  • (zhì):登高,上升。
  • 涟漪(lián yī):水面上细小的波纹。
  • 滹池(hū chí):即滹沱河,位于今河北省。
  • 晦明:指云树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
  • 井邑:指城市和乡村。
  • 逶迤(wēi yí):曲折连绵。
  • 沙鸥:一种水鸟。
  • :湿润,这里指水位上升。

翻译

清澈的河流在城下流淌,沿着水流漂浮有许多适宜的活动。 与几位朋友一同渡河,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在水波上飘飖,船中和谐美好的交谈。 昔日登高所见是平原,今日却见水面泛起涟漪。 东流直达大海,西流延绵至滹沱河。 云树随着光线的变化,城市与乡村曲折相连。 随着归去的月亮扬帆,仿佛与沙鸥有了约定。 渔父还邀请我留下,前面的潭水还未涨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河间清河的游玩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和和谐的人际关系。诗中“飘飖波上兴,燕婉舟中词”一句,既表现了水波的动态美,又传达了舟中交谈的温馨与和谐。后文通过对河流流向的描述,展现了广阔的地理视野,而“云树共晦明,井邑相逶迤”则巧妙地描绘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