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公题郑少府田家

· 高适
郑侯应悽惶,五十头尽白。 昔为南昌尉,今作东郡客。 与语多远情,论心知所益。 秋林既清旷,穷巷空淅沥。 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 男儿未称意,其道固无适。 劝君且杜门,勿叹人事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悽惶(qī huáng):悲伤惶恐。
  • 南昌尉:指在南昌担任尉官。
  • 东郡客:指在东郡作客。
  • 远情:深远的情感或思想。
  • 清旷:清新空旷。
  • 穷巷:偏僻的小巷。
  • 淅沥(xī lì):形容细小的雨声或落叶声。
  • 称意:满意,如意。
  • 杜门:闭门不出。

翻译

郑侯此时心中悲伤惶恐,五十岁的他头发已经全白。 他曾任南昌的尉官,如今却成了东郡的客人。 与他交谈,能感受到他深远的情感,谈论心事,知道彼此都有所增益。 秋天的林子清新空旷,偏僻的小巷里只有细雨或落叶的声音。 蝴蝶在园中飞舞,显得更加悠闲,鸡鸣声中,太阳已西沉。 作为一个男子,如果生活不如意,那么他的道路自然不会平坦。 劝你暂且闭门不出,不要感叹人事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郑少府晚年的凄凉境遇,通过对秋林、穷巷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和沉思的氛围。诗中,“蝶舞园更闲,鸡鸣日云夕”一句,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也隐含了时光流逝的哀愁。最后两句劝慰之言,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