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 高适
荆衡气偏秀,江汉流不歇。 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 伊人今独步,逸思能间发。 永怀掩风骚,千载常矻矻。 新碑亦崔嵬,佳句悬日月。 则是刊石经,终然继梼杌。 我来观雅制,慷慨变毛发。 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贻厥。 东周既削弱,两汉更沦没。 西晋何披猖,五胡相唐突。 作歌乃彰善,比物仍恶讦。 感叹将谓谁,对之空咄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衡:荆山和衡山的合称,泛指楚地。
  • 气偏秀:指自然风光特别秀美。
  • 江汉:长江和汉水。
  • 精灵:指神灵或超自然的存在。
  • 伊人:那个人,指陈十六。
  • 独步:独一无二,无人能比。
  • 逸思:超凡脱俗的思想。
  • 间发:不时地涌现。
  • 永怀:永远怀念。
  • 掩风骚:超越古代的诗文。
  • 矻矻(kū kū):勤奋不懈的样子。
  • 崔嵬:高大雄伟。
  • 悬日月:比喻诗文永存不朽。
  • 刊石经:刻石立碑,记录经典。
  • 终然:最终。
  • 梼杌(táo wù):古代传说中的凶兽,比喻恶人或恶事。
  • 雅制:高雅的制作,指碑文。
  • 慷慨:情绪激昂。
  • 变毛发:形容情绪激动到极点。
  • 季主:指末代君主。
  • 荒淫:放纵淫乱。
  • 前王:前代的君王。
  • 贻厥:遗留其祸害。
  • 东周:指周朝东迁后的时期。
  • 两汉:西汉和东汉。
  • 沦没:衰落消失。
  • 西晋:晋朝的西部分支。
  • 披猖:猖狂,放纵。
  • 五胡:指五胡乱华时期的五个少数民族。
  • 唐突:冒犯,冲撞。
  • 彰善:表彰善行。
  • 比物:比喻事物。
  • 恶讦(è jié):恶意的攻击。
  • 咄咄(duō duō):表示惊诧或感叹的声音。

翻译

荆山和衡山的风光特别秀美,长江和汉水流淌不息。 这片土地上多有神灵,偶尔孕育出才华横溢的人物。 陈十六如今独步文坛,他的超凡思想不时涌现。 永远怀念他超越古代诗文的成就,千年来一直勤奋不懈。 新立的碑文雄伟壮观,佳句如同日月般永存。 这是为了刻石记录经典,最终目的是为了继承和超越。 我来观赏这高雅的碑文,情绪激昂到极点。 末代君主都荒淫无度,前代君王也遗留了祸害。 东周已经衰弱,两汉也相继沦没。 西晋更是猖狂放纵,五胡乱华相互冲撞。 作歌是为了表彰善行,比喻事物却也恶意的攻击。 感叹这一切是为了谁,面对这些只能空自惊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荆衡、江汉自然风光的赞美,引出了对陈十六才华的推崇。诗中“伊人今独步,逸思能间发”表达了诗人对陈十六文学成就的极高评价。后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前代君主荒淫无道、国家衰败的悲愤之情。最后,诗人以“作歌乃彰善,比物仍恶讦”来表明自己的创作态度,即歌颂善行,反对恶意的攻击。整首诗情感丰富,既赞美了陈十六的才华,又抒发了对国家历史的深沉感慨。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