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咏其一魏郑公

· 高适
郑公经纶日,隋氏风尘昏。 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 道光先帝业,义激旧君恩。 寂寞卧龙处,英灵千载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经纶(jīng lún):指治理国家大事。
  • 风尘:比喻战乱、动荡的时局。
  • 济代:指在某个时代中有所作为。
  • 道光:指道德的光辉。
  • 先帝业:指前代帝王的功业。
  • 义激:因正义感而激动。
  • 旧君恩:指对过去君主的恩情。
  • 卧龙:比喻隐居的贤才。
  • 英灵:指英雄的灵魂。

翻译

郑公治理国家的时候,正是隋朝战乱动荡的时期。 他在那个时代取得了高位,面对时局敢于直言不讳。 他的道德光辉照耀着先帝的功业,他的正义感激发了对旧君的恩情。 如今他像寂寞的卧龙一样隐退,但他的英灵将永存千载。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魏郑公在动荡时期中的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诗中,“经纶日”与“风尘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郑公在乱世中的卓越。通过“济代取高位”和“逢时敢直言”,诗人表达了对郑公时代贡献和勇气的赞赏。后两句则通过“道光”和“义激”强调了郑公的道德光辉和对旧君的忠诚。最后,以“卧龙”和“英灵”作结,既表达了对郑公隐退的惋惜,也预示了他精神的不朽。

高适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