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名价:名声和价值。
- 酬:回报,这里指得到的报酬。
- 方丈:指寺庙中的住持或高僧。
- 讲玄虚:讲解深奥的道理。
- 西都:指长安,唐代的首都。
- 宾问:宾客的询问。
- 成赋:完成诗赋。
- 东海人:指东海地区的居民。
- 近著书:最近写的书。
- 茅洞:指隐居的山洞。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居之地。
- 侵寤寐:影响睡眠和清醒,指日夜受其影响。
- 檀溪:地名,这里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风月:风景和月色,泛指美好的景色。
- 挂樵渔:指樵夫和渔夫常去的地方。
- 清朝:清早,清晨。
- 廷臣:朝廷的官员。
- 两地:指两个地方。
- 结庐:建造简陋的房屋,指隐居。
翻译
名声和价值都已得到百万余的回报,但仍怜爱方丈讲解深奥的道理。 在长安,宾客询问后曾完成诗赋,东海的人们也求取我最近写的书。 隐居的山洞中,烟霞日夜影响着我的睡眠和清醒,檀溪的美景常挂念着樵夫和渔夫。 清晨时分,朝廷还需要臣子在位,两个地方怎能容我轻易隐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陆龟蒙对名声和隐居生活的思考。诗中,“名价皆酬百万馀”展现了诗人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声誉和回报,但“尚怜方丈讲玄虚”则表明他对深奥道理的追求和向往。后两句描述了他在长安的文学成就和东海人对他的期待,同时“茅洞烟霞侵寤寐,檀溪风月挂樵渔”描绘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然而,“清朝还要廷臣在,两地宁容便结庐”则反映了他对现实责任的认识,不能轻易放弃朝廷的职责去隐居。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名声的满足,也有对隐居的向往,更有对责任的坚守。

陆龟蒙
陆龟蒙,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612篇诗文
陆龟蒙的其他作品
- 《 开元杂题七首绣岭宫 》 —— [ 唐 ] 陆龟蒙
- 《 闻袭美有亲迎之期因以寄贺 》 —— [ 唐 ] 陆龟蒙
- 《 袭美见题郊居十首因次韵酬之以伸荣谢 其三 》 —— [ 唐 ] 陆龟蒙
- 《 松石晓景图 》 —— [ 唐 ] 陆龟蒙
- 《 奉和袭美醉中偶作见寄次韵 》 —— [ 唐 ] 陆龟蒙
- 《 山僧二首 》 —— [ 唐 ] 陆龟蒙
- 《 和袭美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 —— [ 唐 ] 陆龟蒙
- 《 徐方平后闻赦因寄袭美 》 —— [ 唐 ] 陆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