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南征蛮诗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沈节制雄。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赫斯怒:赫然大怒。
- 庙堂:朝廷。
- 深沈:深沉,指深思熟虑。
- 节制:指挥调度的权力。
- 感激士:受到激励的勇士。
- 料死不料敌:宁愿预料自己的死亡,也不预料敌人的情况。
- 顾恩宁顾终:宁愿考虑恩情,也不考虑最终的结局。
- 鼓行:击鼓进军。
- 天海:广阔的天地。
- 梯巘:攀登险峻的山峰。
- 穿林:穿越森林。
- 鬼门:险恶之地。
- 北户:北方的门户。
- 蜂虿:比喻敌人。
- 云雷:比喻战争的激烈。
- 悬军:孤军深入。
- 精诚动白日:真诚的心意可以感动天地。
- 愤薄连苍穹:愤怒之情直达天际。
- 晡餐:晚餐。
- 僰僮:僰族的奴隶。
- 亭堠:古代边防的小堡或了望台。
- 拓地:开拓疆土。
- 溟濛:模糊不清。
- 泸水:河流名。
- 交州:地名,今越南北部。
- 甘泉宫:宫殿名,古代皇帝接见外宾的地方。
- 廉蔺:廉颇和蔺相如,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 孙吴:孙武和吴起,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翻译
圣人赫然大怒,下诏征伐西南的戎族。在庄严肃穆的朝廷上,深思熟虑地指挥调度着雄师。这激励了勇士们,使他们得以建立非凡的功勋。他们宁愿预料自己的死亡,也不预料敌人的情况;宁愿考虑恩情,也不考虑最终的结局。他们击鼓进军,跨越广阔的天地,转战于蛮夷之地。攀登险峻的山峰,穿越森林,经历毒虫的侵扰。险恶之地无人归来,北方的门户常有南风。敌人虽远隔万里,但战争的激烈如同云雷随九天而降。他们长驱直入,破浪前行,急击群山,使之空旷。粮道突然变得遥远,孤军深入,形势岌岌可危。他们的真诚可以感动天地,愤怒之情直达天际。在野外食用挖掘的田鼠,晚餐则兼食僰族的奴隶。收兵后在边防的小堡或了望台集结,开拓疆土,横跨东西。面对危险,他们耻于苟且偷生,能够在危难中保持尊严。将星独自照耀,边疆的景色模糊不清。泸水在夜晚可以涉水而过,交州现在才开始通达。归来时经过长安的道路,被召见到甘泉宫接受接见。如果廉颇和蔺相如还在世,他们会与孙武和吴起暗中相通。相逢时讨论意气,慷慨地表达深深的衷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对西南边疆的征战,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与忠诚。诗中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生动描绘,体现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诗歌传达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主义精神。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
高适的其他作品
- 《 秋日作 》 —— [ 唐 ] 高适
- 《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 —— [ 唐 ] 高适
- 《 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 》 —— [ 唐 ] 高适
- 《 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 》 —— [ 唐 ] 高适
- 《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 —— [ 唐 ] 高适
- 《 渔父歌 》 —— [ 唐 ] 高适
- 《 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 》 —— [ 唐 ] 高适
- 《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 》 —— [ 唐 ] 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