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
盛才膺命代,高价动良时。
帝简登藩翰,人和发咏思。
神仙去华省,鹓鹭忆丹墀。
清净能无事,优游即赋诗。
江山纷想像,云物共萎蕤。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多惭汲引速,翻愧激昂迟。
相马知何限,登龙反自疑。
风尘吏道迫,行迈旅心悲。
拙疾徒为尔,穷愁欲问谁。
秋庭一片叶,朝镜数茎丝。
州县甘无取,丘园悔莫追。
琼瑶生箧笥,光景借茅茨。
他日青霄里,犹应访所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膺 (yīng):承受,担当。
- 藩翰 (fān hàn):指重要的地方官职。
- 鹓鹭 (yuān lù):古代传说中的鸟,比喻贤士。
- 丹墀 (dān chí):古代宫殿前的红色台阶,也指朝廷。
- 萎蕤 (wě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比喻景象繁荣。
- 玄言 (xuán yán):深奥的言论。
- 汲引 (jí yǐn):提拔,推荐。
- 激昂 (jī áng):情绪高涨,激动。
- 行迈 (xíng mài):行走,旅行。
- 拙疾 (zhuō jí):笨拙和疾病。
- 箧笥 (qiè sì):小箱子,用来装书或衣物。
- 光景 (guāng jǐng):景象,风光。
- 茅茨 (máo cí):茅草屋顶,比喻简陋的住所。
- 青霄 (qīng xiāo):高空,比喻高位或远大的前程。
翻译
高才之士应命于时代,其价值在美好时光中显现。 皇帝选拔他担任重要的地方官职,人们和谐地表达对他的赞美。 贤士离开了繁华的朝廷,回忆起那红色的台阶。 在清净无事中享受悠闲,即兴赋诗。 江山美景在想象中纷至沓来,云彩与繁荣的景象共同展现。 刘公的逸气与向子期的深奥言论。 我多惭愧于提拔之速,反而愧疚于激昂之迟。 相马之术我知之有限,登龙之位反而自疑。 风尘中的官吏生涯紧迫,旅行中的心情悲伤。 笨拙与疾病只是徒劳,穷愁之中欲问谁。 秋天的庭院中一片落叶,朝镜中数根白发。 州县之中我甘愿无取,丘园之悔已无法追回。 琼瑶之书生于小箱中,光景借于简陋的茅屋。 他日若在青霄之中,仍应访问我所知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高适对路太守的赠答之作,表达了对路太守才华与地位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仕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鹓鹭忆丹墀”、“逸气刘公干”等,展现了高适深厚的文学功底。诗的情感复杂,既有对路太守的敬仰,也有对自己境遇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高适诗歌中的佳作。

高适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 260篇诗文
高适的其他作品
- 《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 —— [ 唐 ] 高适
- 《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 》 —— [ 唐 ] 高适
- 《 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 》 —— [ 唐 ] 高适
- 《 送萧十八与房侍御回还 》 —— [ 唐 ] 高适
- 《 塞上 》 —— [ 唐 ] 高适
- 《 又送族侄式颜 》 —— [ 唐 ] 高适
- 《 同李司仓早春宴睢阳东亭 》 —— [ 唐 ] 高适
- 《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 》 —— [ 唐 ] 高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