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浑将军出塞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拼音
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浑邪王(hún yé wáng):汉代匈奴的一个部落首领,此处指浑将军的祖先。
- 部曲:部下,指军队。
- 燕支: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
- 控弦:拉弓,指擅长射箭。
- 阴山:山脉名,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 大宛马:古代西域大宛国出产的名马。
- 银鞍玉勒:装饰华丽的马具。
- 绣蝥弧:绣有蝥虫图案的军旗。
- 嫖姚:轻捷强悍。
- 破骨都:击败敌人。
- 羽书:紧急军情文书。
-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用以警示或发号施令。
-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作炊具,夜间敲击以警戒。
- 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 绕朝策:绕道而行,指不直接面对困难。
- 仲宣诗:指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字仲宣,此处借指捷报。
翻译
将军出身显贵,军队强盛,他的祖先曾是汉代的浑邪王。他的子孙在朝廷和民间都有传承,至今他的部下仍在燕支地区。他擅长射箭,都是阴山的子弟,每次上阵都骑着大宛的名马。他的马具华丽,军旗上绣有蝥虫图案,每次出征都能迅速击败敌人。他像李广一样总是身先士卒,不像卫青那样学习孙吴的兵法。传说有千万敌骑在沙场,昨天边境的紧急军情已经传来。城头上的画角声响起,匣中的宝刀日夜鸣响。他的意气风发,甘愿远赴万里,辛勤地准备一年的行军。黄云和白草遍布无边,早晨竖起旌旗,晚上敲响刁斗。边塞应该有很多侠义的少年,但关西看不到春天的杨柳。从军的人要问跟随谁,此时应该击剑高歌。远别时不要轻视绕道而行的策略,早日平定边疆,早日寄来捷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浑将军的英勇形象和他出征边塞的壮志豪情。通过对浑将军家族背景、军队实力和个人英勇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威武和决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银鞍玉勒绣蝥弧”、“匣里宝刀昼夜鸣”,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浑将军的敬佩和对边塞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体现了高适诗歌的豪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