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氏梅雪轩

· 高启
石城山居梅万坞,冒雪曾来扣僧户。 烂然如见会群妃,白凤缤纷下瑶圃。 数片轻吹着鬓华,乍看是雪又疑花。 迷魂乱眼春如海,那辨南枝映竹斜。 独披鹤氅穿林去,冻压寒梢应几树。 听响方知夜洒时,闻香始识繁开处。 回首春风忆旧游,梦寻归路隔罗浮。 年来驴背无诗思,醉踏尘埃空自愁。 闻道君家溪上下,玉蕊琼英巧相亚。 履迹谁来东郭朝,笛声不起南楼夜。 翠羽惊啼莫怨猜,破寒宜共一樽开。 雪晴花发须相记,我亦扁舟乘兴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城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小型的防御性建筑,这里指梅林环绕的地方。
  • 僧户:僧人的住所。
  • 烂然:灿烂的样子。
  • :聚集。
  • 群妃:比喻梅花。
  • 白凤:比喻雪花。
  • 缤纷:繁多而杂乱的样子。
  • 瑶圃:传说中神仙的园地,这里比喻雪地。
  • 鬓华:鬓发上的花白。
  • 迷魂乱眼:形容景色迷人,令人眼花缭乱。
  • 南枝:指南边的树枝。
  • 鹤氅:用鹤羽制成的外衣,比喻白色的外衣。
  • 寒梢:寒冷的树梢。
  • 罗浮:山名,位于广东省,这里指遥远的归路。
  • 玉蕊琼英:比喻梅花。
  • :相邻,相近。
  • 履迹:足迹。
  • 东郭:东边的城墙。
  • 笛声:比喻音乐声。
  • 翠羽:翠鸟的羽毛,这里比喻鸟。
  • 惊啼:惊恐的啼叫。
  • 破寒:打破寒冷。
  • 扁舟:小船。

翻译

在石城山的居所周围,有成千上万的梅树环绕,我曾冒着雪去敲僧人的门。灿烂的梅花如同聚集的仙女,白雪纷飞如同凤凰从仙境降临。几片雪花轻轻吹拂着我的鬓发,乍看之下像是雪又像是花。春光如海,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哪是南边的树枝,哪是映照在竹子上的斜影。我独自披着白色的外衣穿过林间,寒冷的树梢上应该有几棵树。听到声音才知道夜晚下雪了,闻到香气才知道繁花盛开的地方。回首春风,回忆起旧时的游玩,梦中寻找归路,却隔着遥远的罗浮山。近年来,骑在驴背上再也没有写诗的灵感,醉酒后踏着尘埃,空自忧愁。听说你家溪流上下,玉蕊琼英般的梅花巧妙地相邻。谁的足迹会来到东边的城墙,笛声在南楼的夜晚不再响起。翠鸟惊恐的啼叫不要怨恨,打破寒冷,我们共饮一杯。雪后天晴,梅花盛开,一定要记得,我也会乘着小船,乘兴而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雪中访问梅林的情景,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旧游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将梅花比作群妃,雪花比作白凤,生动地展现了梅雪交相辉映的美景。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诗思枯竭的淡淡忧愁,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高启诗歌的独特魅力。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