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十二首

· 陆深
六代三吴业已荒,英雄遗恨水茫茫。 试量秋与愁多少,始信年随鬓短长。 江上野凫争得食,山中丛桂早含霜。 长门本为黄金赋,赋就《长门》却自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代三吴: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吴、东晋、宋、齐、梁、陈)和三国时期的吴国,这些朝代都曾在江南地区建立政权。
  • 英雄遗恨:指历史上英雄人物未竟的抱负和遗憾。
  • 试量:尝试衡量。
  • 秋与愁:秋天的萧瑟与人的忧愁。
  • 年随鬓短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头发(鬓发)会变白,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衰老。
  • 野凫:野鸭。
  • 丛桂:桂树丛生。
  • 长门:指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被废后居住的长门宫,后来成为失宠后妃的代名词。
  • 黄金赋:指司马相如为陈阿娇所作的《长门赋》,据说因此赋而使陈阿娇重新得到汉武帝的宠爱。

翻译

六代三吴的辉煌已成荒芜,英雄们的遗恨如同茫茫江水。 尝试衡量秋天的萧瑟与我的忧愁,发现它们随着年岁增长,鬓发也逐渐斑白。 江上的野鸭争夺食物,山中的桂树早已含着霜。 长门宫本是为了那篇黄金般的《长门赋》,而当我写就这篇赋时,却只有自伤。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易老的感慨。诗中“六代三吴业已荒”一句,既是对历史变迁的哀叹,也是对英雄未竟之志的缅怀。后文通过“秋与愁”、“年随鬓短长”等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的深刻感受。结尾处提到《长门赋》,则是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