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沟

千里平堤入水乡,荷花香净涨雷塘。 村酤惯趁湖头曲,贩女犹知殿脚妆。 别浦霜葭愁野鹜,迷楼莎雨泣寒螀。 玉钩斜畔仍疏柳,掀断残烟到夕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邗沟(hán gōu):古代运河名,位于今江苏省境内。
  • 涨雷塘:形容水波汹涌,声如雷鸣。
  • 村酤(cūn gū):村中的酒。
  • 贩女:指贩卖商品的女子。
  • 殿脚妆:古代宫廷中女子的一种发型。
  • 别浦:江河的支流或交汇处。
  • 霜葭(shuāng jiā):霜打的芦苇。
  • 迷楼:指楼阁因雾气或烟雨而显得模糊不清。
  • 莎雨:细雨。
  • 寒螀(hán jiāng):寒蝉。
  • 玉钩斜:形容弯曲如玉钩的形状。

翻译

千里长的平坦堤岸延伸入水乡,荷花香气纯净,水波汹涌声如雷鸣。 村中的酒习惯于湖边的曲调,贩卖商品的女子还知道宫廷中的发型。 江河支流处,霜打的芦苇让野鸭感到忧愁,迷雾中的楼阁在细雨中哭泣着寒蝉。 玉钩般弯曲的斜坡旁,仍有稀疏的柳树,掀起残余的烟雾,直到夕阳西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邗沟一带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诗中,“千里平堤入水乡”展现了宽阔的水域和平坦的堤岸,而“荷花香净涨雷塘”则通过荷花的香气和水波的声响,生动地描绘了水乡的宁静与生机。后句通过对村中酒和贩女发型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气息。最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如“别浦霜葭”、“迷楼莎雨”,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