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履送衍上人

· 高启
稳称游方脚,新编楚岸蒲。 滑欺峰顶石,危怯世间途。 轻曳愁妨蚁,高飞笑化凫。 上堂声每众,度岭影还孤。 著处朝行道,抛时夜结趺。 空山欲相访,落叶去踪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古代文人聚会时,按照指定的题目作诗,称为“赋得”。
  • :鞋子。
  • 衍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衍为僧名。
  • 游方:指僧人四处游历修行。
  • :蒲草,常用来编织草鞋。
  • 滑欺:形容石头表面光滑,似乎在欺骗人。
  • 危怯:危险而令人害怕。
  • 化凫:传说中能变化成凫(一种水鸟)的仙人。
  • 结趺:佛教徒的一种坐姿,即盘腿坐。
  • 度岭:翻越山岭。
  • 影还孤:形容身影孤单。
  • 朝行道:白天行走于修行之路。
  • 夜结趺:夜晚盘腿打坐。
  • 空山:空旷的山林。
  • 去踪无:形容行踪隐秘,难以寻觅。

翻译

这双鞋稳稳地承载着游方僧人的脚步,新编的草鞋是用楚岸的蒲草制成。 它光滑得似乎在欺骗峰顶的石头,却又危险得让人害怕世间的道路。 轻轻地拖着它,担心会妨碍蚂蚁,高高飞起时,又嘲笑那些能化作水鸟的仙人。 上堂时声音总是响亮,翻越山岭时身影却显得孤单。 白天穿着它行走于修行之路,夜晚则抛开一切盘腿打坐。 空旷的山林想要寻访这位僧人,却只见落叶,不见他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双草鞋,巧妙地展现了僧人游方修行的生活状态。诗中,“稳称游方脚”一句,既表达了草鞋的实用性,也隐喻了僧人坚定的修行决心。后文通过对草鞋在不同环境下的描写,如“滑欺峰顶石”、“危怯世间途”,生动地描绘了僧人修行路上的艰辛与孤独。结尾的“空山欲相访,落叶去踪无”则深化了僧人超脱尘世的形象,表达了对其修行境界的向往与敬仰。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