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得:古代文人聚会时,按照指定的题目作诗,称为“赋得”。
- 履:鞋子。
- 衍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衍为僧名。
- 游方:指僧人四处游历修行。
- 蒲:蒲草,常用来编织草鞋。
- 滑欺:形容石头表面光滑,似乎在欺骗人。
- 危怯:危险而令人害怕。
- 化凫:传说中能变化成凫(一种水鸟)的仙人。
- 结趺:佛教徒的一种坐姿,即盘腿坐。
- 度岭:翻越山岭。
- 影还孤:形容身影孤单。
- 朝行道:白天行走于修行之路。
- 夜结趺:夜晚盘腿打坐。
- 空山:空旷的山林。
- 去踪无:形容行踪隐秘,难以寻觅。
翻译
这双鞋稳稳地承载着游方僧人的脚步,新编的草鞋是用楚岸的蒲草制成。 它光滑得似乎在欺骗峰顶的石头,却又危险得让人害怕世间的道路。 轻轻地拖着它,担心会妨碍蚂蚁,高高飞起时,又嘲笑那些能化作水鸟的仙人。 上堂时声音总是响亮,翻越山岭时身影却显得孤单。 白天穿着它行走于修行之路,夜晚则抛开一切盘腿打坐。 空旷的山林想要寻访这位僧人,却只见落叶,不见他的踪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双草鞋,巧妙地展现了僧人游方修行的生活状态。诗中,“稳称游方脚”一句,既表达了草鞋的实用性,也隐喻了僧人坚定的修行决心。后文通过对草鞋在不同环境下的描写,如“滑欺峰顶石”、“危怯世间途”,生动地描绘了僧人修行路上的艰辛与孤独。结尾的“空山欲相访,落叶去踪无”则深化了僧人超脱尘世的形象,表达了对其修行境界的向往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