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泽民荆南旧业图

· 高启
睢阳醉磨一斗墨,梦落荆南写秋色。 大阴垂雨尚淋漓,哀壑回风更萧瑟。 枫林思入烟雾清,湖水愁翻浪波白。 溪上初逢野老航,山中远见先生宅。 秫田半顷连圩区,茅屋三间倚萝薜。 僧来看竹乘小舆,客去寻岑借高屐。 任公台下石可坐,周侯庙前路曾识。 虎迹时留暮台紫,蛟气或化秋云黑。 城郭当年别已久,风尘此日归不得。 落日书斋半壁明,图画卧对空相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睢阳(suī yáng):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荆南:地名,指今湖北省南部地区。
  • 大阴:指浓密的云层。
  • 哀壑:深邃幽暗的山谷。
  •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形容景象的凄凉。
  • 秫田(shú tián):种植高粱的田地。
  • 圩区(wéi qū):指低洼地区,常用于种植水稻。
  • 萝薜(luó bì):一种蔓生植物。
  • (cén):小而高的山。
  • 任公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周侯庙: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蛟气:传说中蛟龙出没时带来的气象。
  • 城郭:城墙,泛指城市。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或世俗的纷扰。

翻译

在睢阳醉酒后磨了一斗墨,梦回荆南描绘秋天的景色。浓密的云层下,细雨依旧淋漓,深谷中回旋的风更显凄凉。枫林中的思绪飘入烟雾般的清新,湖水因愁绪翻涌起白色的浪波。溪边初次遇到乘船的野老,山中远远望见先生的宅院。半顷高粱田连着低洼的稻田区,三间茅屋依傍着蔓生的萝薜。僧人来访观赏竹林,乘着小轿,客人离去寻访高山,借了高底鞋。任公台下的石头可以坐,周侯庙前的路曾经相识。虎迹偶尔留在傍晚的台地上,蛟龙之气或许化作秋天的黑云。当年离开城郭已久,如今风尘仆仆却归不得。落日照亮书斋的半壁,画作躺在对面,空自回忆。

赏析

这首作品以梦回荆南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如“大阴垂雨”、“哀壑回风”等,生动地勾勒出了荆南秋色的凄美与深远。通过对秫田、茅屋、僧客等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荆南旧业的深情回忆和对归途的无奈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