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墓

· 高启
虬须欲怒珊瑚折,步障围春锦云热。 真珠换妾胜惊鸿,笑踏香尘如踏空。 酒阑金谷莺花醉,家逐楼前舞裙坠。 财多买得东市愁,绮罗散尽余荒丘。 犹怜白首同归者,夜伴游魂封树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虬须:蜷曲的胡须。这里形容石崇的胡须浓密且蜷曲。
  • 珊瑚折:珊瑚被折断,比喻石崇的奢华生活被破坏。
  • 步障:古代贵族出行时用来遮挡风尘的帷幕。
  • 锦云热:形容步障上的锦绣如云般绚烂热烈。
  • 真珠换妾:用珍珠来换取妾室,形容石崇的奢侈。
  • 惊鸿:比喻美女,这里指石崇的妾室。
  • 香尘:指女子行走时留下的香气。
  • 踏空:形容石崇的妾室轻盈如踏在空中。
  • 酒阑:酒宴结束。
  • 金谷:指石崇的园林,金谷园。
  • 莺花醉:形容春天的景色醉人。
  • 舞裙坠:舞女的衣服坠落,暗示石崇家的衰败。
  • 东市愁:东市是古代刑场,这里指石崇因财富过多而招致的忧愁和不幸。
  •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代指石崇家的奢华。
  • 游魂:指石崇的灵魂。
  • 封树:古代墓地的一种标志,这里指石崇的墓地。

翻译

石崇的胡须似乎在愤怒中蜷曲,他的珊瑚装饰被折断,象征着奢华生活的终结。他曾用华丽的步障围住春天,锦绣如云般热烈。用珍珠换来的妾室胜过飞翔的惊鸿,她们轻盈地笑着,仿佛踏在香尘之上,如同踏在空中。酒宴结束后,金谷园中的莺花也醉了,石崇的家随着楼前舞女的衣服坠落而衰败。财富多到足以让他在东市感到忧愁,华丽的丝织品散尽后,只剩下荒凉的墓丘。我仍然怜悯那些与他一同白首的人,他们在夜晚陪伴着石崇的游魂,在封树下徘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石崇从极尽奢华到最终衰败的悲剧命运。诗中通过对比石崇昔日的生活与现在的荒凉,深刻反映了财富与权势的虚幻无常。诗人通过对石崇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石崇昔日奢华生活的批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讽刺诗。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