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

· 高启
鸣跸声中晓仗回,锦装驯象踏红埃。 半空云影看旗动,满道天香识驾来。 汉酎祭余清庙闭,舜衣垂处紫宫开。 礼成海内人皆庆,献颂应惭自乏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跸(míng bì):古代帝王出行时,侍卫高声呼喊,禁止行人,以示威严。
  • 晓仗:早晨的仪仗。
  • 锦装驯象:装饰华丽的驯服大象。
  • 踏红埃:踩在红色的尘土上,形容大象行进时的景象。
  • 半空云影:形容旗帜高扬,仿佛在半空中飘动。
  • 满道天香:形容帝王的到来,香气四溢。
  • 汉酎(hàn zhòu):古代祭祀用的美酒。
  • 清庙:指帝王的宗庙。
  • 舜衣:指帝王的服饰。
  • 紫宫:指皇宫。
  • 礼成:指祭祀仪式完成。
  • 献颂:献上颂词。
  • 惭自乏才:自愧才疏学浅。

翻译

在鸣跸声中,早晨的仪仗队伍缓缓返回,装饰华丽的驯服大象踏着红色的尘土。半空中,云影伴随着飘扬的旗帜,满道都是天香,预示着帝王的到来。祭祀完毕后,宗庙关闭,帝王的服饰垂下,紫宫大门开启。海内人民都为这庄重的礼仪完成而欢庆,我自愧才疏学浅,献上的颂词应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帝王祭祀太庙后返回宫中的盛大场面。通过“鸣跸”、“锦装驯象”、“半空云影”等意象,生动地再现了皇家仪仗的庄严与华丽。诗中“满道天香识驾来”一句,巧妙地以香气预示帝王的到来,增添了神秘与尊贵的氛围。结尾处,诗人自谦才疏学浅,表达了对皇家礼仪的敬畏与对自身能力的谦逊,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谦和的人格魅力。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