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进元史

· 高启
诏预编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龙墀。 书成一代存殷鉴,朝列千官备汉仪。 漏尽秋城催仗早,烛明春殿卷帘迟。 时清机务应多暇,阁下从容幸一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天殿:明代皇宫中的一座宫殿,用于举行重要仪式。
  • 进元史:指参与编纂《元史》的工作。
  • 诏预编摩:指皇帝下诏命令人参与编纂工作。
  • 辱主知:谦辞,表示自己不配得到皇帝的知遇。
  • 布衣:指平民,这里指自己。
  • 拜龙墀:指在皇宫中拜见皇帝。
  • 殷鉴:指历史教训,源自《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汉仪:指汉代的礼仪制度。
  • 漏尽:指夜深,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尽表示时间已晚。
  • :指宫廷中的仪仗。
  • 机务:指政务。
  • 阁下:指皇帝。

翻译

皇帝下诏让我参与编纂《元史》,我这个平民也得以在皇宫中拜见皇帝。这部书完成后,将成为一代人的历史教训,朝中的千官也将按照汉代的礼仪制度行事。夜深了,城中的仪仗早早地被催促,而春殿中的帘幕却迟迟未卷。在政务清闲之时,皇帝或许能有空闲,希望能在阁下从容地翻阅一番。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在参与编纂《元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皇帝的感激以及对编纂工作的重视。诗中“书成一代存殷鉴”一句,强调了历史书籍的重要性,认为它们能够为后世提供宝贵的教训。同时,通过描绘夜深人静的皇宫景象,诗人也表达了对政务清闲时刻的期待,希望皇帝能够在闲暇之余,从容地阅读这部历史巨著。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