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衲(nà):山中的僧衣。
- 杂缯(zá zēng):杂色的丝织品,这里指僧衣的补丁。
- 法身:佛教术语,指佛的真身。
- 宗旨:佛教的教义。
- 化去僧:指已经圆寂的僧人。
- 楞伽(léng jiā):佛教经典之一,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翻译
山中的僧衣经过寒风补缀着杂色的丝织品,我踏着白云遍访高山上的寺庙。 我已经见到了佛的真身,也曾听闻已经圆寂的僧人传授的佛教教义。 归途中经过江边的城池,谁会为我施舍一顿饭呢?我定会回到旧院自己悬挂起灯笼。 明天应该会遗憾被千山万水阻隔,想要询问《楞伽经》的内容却已无法做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寻访高山寺庙的情景,通过“山衲经寒补杂缯”和“白云高寺遍寻登”等句,展现了僧人艰苦的修行生活和对佛法的虔诚追求。诗中“法身已见浮来佛,宗旨曾传化去僧”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传承的尊重。结尾的“明朝应恨千峰阻,欲问楞伽已不能”则流露出对佛法学习的渴望与无奈,体现了僧人对佛法的无限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