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徐七游云岩

· 高启
忆与青山别几时,云松应恨鹤归迟。 少知学道贫非病,闲爱谈禅偈是诗。 女浣晓江烟渺渺,人行暮苑麦离离。 明朝风雨还同往,恐负高僧石上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ì):佛经中的唱颂词。
  • (huàn):洗涤。
  • 离离:茂盛的样子。

翻译

想起与青山分别已有多时,云松或许会怨恨我归来的太迟。 虽然年轻时学道,贫穷并非病态,闲暇时喜爱谈论禅理,偈语即是诗。 清晨,女子在江边洗涤,江面上的烟雾渺渺茫茫,傍晚,人们在茂盛的麦田旁行走。 明早即使有风雨,也希望能与你一同前往,恐怕辜负了高僧在石上的约定。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期待。诗中,“忆与青山别几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怀念,“云松应恨鹤归迟”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后两句描绘了清贫学道的生活态度和闲谈禅理的雅趣。末句“恐负高僧石上期”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约定的坚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