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七夕十韵

溪色荡林丘,斜曛散垄头。 泽梁清露浣,篱落暝烟浮。 远睐穷霄汉,闲情付女牛。 绤巾微送暑,团扇易惊秋。 鹊影联桥静,萤光绕壁流。 薄霞低拂幔,纤月半垂钩。 桂性宜村坞,兰言泊海陬。 芋瓜沿俗课,童稚趁宵游。 河鼓年年事,江帆际际忧。 莫令孤雅韵,疲梦惬沧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川: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斜曛:斜阳,夕阳的余晖。
  • 泽梁:水边的梁木,此处指水边。
  • 篱落:篱笆。
  • 暝烟:傍晚的炊烟。
  • 远睐:远望。
  • 霄汉:天空。
  • 女牛:指织女星和牵牛星,即七夕的传说中的两颗星。
  • 绤巾:细麻布制成的巾帕。
  • 团扇:圆形扇子。
  • 鹊影:传说中七夕时鹊桥上的鹊鸟。
  • 萤光:萤火虫的光。
  • 薄霞:淡淡的霞光。
  • 纤月:细小的月亮。
  • 桂性:指桂树的特性,喜欢生长在村边。
  • 兰言:美好的言辞或话语。
  • 海陬:海边。
  • 芋瓜:指当地的农作物。
  • 河鼓:指牵牛星,即七夕传说中的牛郎星。
  • 江帆:江上的船帆。
  • 雅韵:高雅的韵味或风格。
  • 疲梦:疲惫的梦境。
  • 沧洲:指遥远的水边之地,常用来比喻隐居或远游的地方。

翻译

溪水的波光在林间丘陵中荡漾,夕阳的余晖洒在田垄的尽头。水边的梁木上清露洗涤,篱笆旁傍晚的炊烟缓缓升起。我远望天空,闲适的心情寄托在织女星和牵牛星之间。细麻布巾轻轻驱散了夏日的余热,圆扇却容易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意。鹊桥上的鹊影静静相连,萤火虫的光芒绕着墙壁流动。淡淡的霞光低低地拂过帐幔,细小的月亮半挂在天边。桂树喜欢生长在村边,美好的言辞停留在海边。当地的农作物遵循着习俗,孩子们趁着夜色游玩。牵牛星每年都如此,江上的船帆却让人忧虑。不要让这高雅的韵味孤单,疲惫的梦境中,我惬意地想象着遥远的水边之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时节的田园风光和诗人的闲适心情。通过细腻的自然景物描写,如溪光、斜阳、清露、炊烟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诗中融入了七夕的传说,如女牛星、鹊桥等元素,增添了诗意的浪漫色彩。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忧虑的逃避,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珍视。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