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治平寺有感

披葺蹑屐度林丘,烟雨空濛蜃气流。 桃洞通源疑汉魏,竹林长啸愧嵇刘。 满洲芳草巢飞鹭,数叶渔舠傍狎鸥。 倏忽晴阴舒卷际,沧桑不尽古今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披葺(pī qì):穿着蓑衣。
  • 蹑屐(niè jī):穿着木屐。
  • 烟雨空濛:形容雨雾朦胧的样子。
  • 蜃气(shèn qì):海市蜃楼中的幻象,这里形容景象朦胧如幻。
  • 桃洞:传说中的桃花源。
  • 汉魏:指汉朝和魏晋时期。
  • 竹林长啸: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放达不羁。
  • 嵇刘:嵇康和刘伶,竹林七贤中的两位。
  • 渔舠(yú dāo):小渔船。
  • 狎鸥(xiá ōu):亲近的海鸥。
  • 倏忽(shū hū):突然,很快。
  • 沧桑: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翻译

穿着蓑衣,踏着木屐,穿越林间小丘,烟雨朦胧,仿佛蜃楼幻境。桃花源的传说让人怀疑汉魏时代是否真的存在,竹林中的长啸让我自愧不如嵇康和刘伶的放达。洲上芳草萋萋,鹭鸟筑巢,几叶小渔船旁,海鸥自在嬉戏。天气忽晴忽阴,变化无常,沧桑的变迁中,古今的忧愁无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雨中游历治平寺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烟雨空濛蜃气流”一句,以朦胧的烟雨和蜃气流来形容景色的迷离,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后文通过对桃花源和竹林七贤的联想,表达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以天气的变化和沧桑的比喻,抒发了对古今变迁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感悟。

马光龙

马光龙,原名登龙,字受攀,晚号确乎。顺德人,潮阳籍。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举人。甲申之变,浮沉岭外。南明唐王时,以宿负时名,起授中书舍人。首辅何吾驺等皆器重之。然终无意世事,放归。结庐隐居,时与二三知己吟咏于山水之间。博极群书,自经史稗官,古今文词,及琴谱、音学、文字,无不考究。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3篇诗文

马光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