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道寄康德涵修撰

· 陆深
当年馆阁重离群,渭北过逢正暮云。 髯鬓共惊俱长大,寒暄无处不慇勤。 人皆欲杀偏怜我,老更何求敢负君。 一上陈仓云路永,蜀川歌调况堪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栈道:在险绝处傍山架木而成的一种道路。
  • 康德涵:人名,诗人的朋友。
  • 修撰:古代官名,负责编修国史。
  • 馆阁:指翰林院,明代翰林院下设庶常馆和文渊阁。
  • 离群:离开同伴。
  • 渭北:渭水以北地区。
  • 髯鬓:胡须和鬓发。
  •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 慇勤:同“殷勤”,情意深厚。
  • 人皆欲杀偏怜我:化用杜甫《不见》诗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 陈仓: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关中与汉中之间的交通要道。
  • 云路:高远之路,比喻仕途。
  • 蜀川:指蜀地,今四川省一带。

翻译

当年在翰林院时,我曾与你分别,如今在渭北重逢,正是暮云缭绕之时。 我们彼此惊讶于对方的胡须和鬓发都已长大,无处不感受到对方的深情厚意。 虽然世人都想加害于你,但我偏偏怜爱你,年老的我更无他求,怎敢辜负你的情谊。 一旦踏上陈仓的云路,便觉路途遥远,何况还能听到蜀地的歌声,更添离愁。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康德涵的深厚情谊和重逢的喜悦。诗中,“髯鬓共惊俱长大”一句,既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两人分别已久。后两句“人皆欲杀偏怜我,老更何求敢负君”,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爱护和忠诚。结尾的“一上陈仓云路永,蜀川歌调况堪闻”,则通过描绘旅途的遥远和蜀地的歌声,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