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谒潜溪宋先生祠

· 陆深
华国文章报国身,青山万叠未归人。 高皇最爱才无敌,学士应誇酒有神。 不向东方恋桑梓,至今南斗避星辰。 扬雄杜甫俱邻傍,落日祠堂采涧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国:指宋朝。
  • 青山万叠:形容山峦重叠,比喻隐居或远行。
  •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 学士:指宋濂,字潜溪,明初文学家。
  • 东方:指宋朝的故地。
  • 桑梓:桑树和梓树,代指故乡。
  • 南斗:星名,这里指南方。
  • 星辰:比喻高官显贵。
  • 扬雄:西汉文学家。
  • 杜甫:唐代诗人。
  • 采涧蘋:采摘涧边的蘋草,古代祭祀时用以供奉。

翻译

宋朝的文章为国增光,报国的身躯却未能归乡,隐居在万叠青山之中。 明太祖最喜爱才华横溢的人,学士们应该夸赞酒中自有神韵。 不向东方留恋故乡,至今南方的人们都避让那些高官显贵。 扬雄和杜甫都曾是邻居,落日时分,在祠堂旁采摘涧边的蘋草以祭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宋朝文学家宋濂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未能归乡的遗憾。诗中通过“华国文章”与“青山万叠”的对比,突出了宋濂的文学成就与隐居生活的反差。后句提到明太祖对才华的欣赏,以及学士们对酒的赞美,展现了宋濂在当时的影响力。最后通过扬雄和杜甫的典故,以及采涧蘋的祭祀行为,寄托了对宋濂的怀念与敬意。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