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六日雪后赴金太常南郊观礼有述

· 陆深
三级围环八柱擎,碧青浮动日华明。 万年礼乐归真主,一代彝章见大成。 天压周庐元咫尺,雪消驰道转澄清。 微臣将事依龙衮,试向瑶台最上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六日:指农历二十六日。
  • 金太常:指金朝的太常寺,负责礼仪、祭祀的官署。
  • 南郊观礼:指南郊的祭祀仪式。
  • 八柱擎:指八根柱子支撑,象征稳固。
  • 日华明:日光灿烂。
  • 万年礼乐:指永恒的礼仪和音乐。
  • 真主:指皇帝,也泛指天命所归的君主。
  • 彝章:指国家的法令、规章。
  • 大成:指完备、完美。
  • 周庐:指周朝的宫室。
  • 元咫尺:指非常接近。
  • 驰道:指皇家大道。
  • 澄清:指清澈、明净。
  • 微臣:谦称,指自己。
  • 龙衮:指皇帝的礼服。
  • 瑶台:指神仙居住的高台,也用来比喻皇宫或高贵的场所。

翻译

在农历二十六日,我冒着雪后寒冷前往金朝太常寺南郊观看祭祀仪式。那里有三层环绕的台阶,八根柱子稳固地支撑着,碧青色的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辉。永恒的礼仪和音乐归属于真正的君主,一代的法令和规章展现出了完美的成就。天空似乎压在了周朝的宫室之上,只有咫尺之遥,雪融化后,皇家大道变得更加清澈。我作为微不足道的臣子,依照皇帝的礼服行事,尝试着登上那最高贵的瑶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雪后参加金朝南郊祭祀仪式的场景,通过“三级围环八柱擎”和“碧青浮动日华明”等句,生动地展现了祭祀场所的庄严与辉煌。诗中“万年礼乐归真主,一代彝章见大成”表达了对皇帝和国家的赞美,而“天压周庐元咫尺,雪消驰道转澄清”则巧妙地以自然景象比喻政治清明。结尾处“微臣将事依龙衮,试向瑶台最上行”体现了作者对职责的忠诚和对高位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祭祀的盛况,也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