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梅柳方盛有感

· 区越
烟雨江梅尚带青,桃花烂漫柳轻盈。 眼看百物趋时变,谁谓东风不世情。 青海生全多富老,朝歌荡涤有虞生。 溪山何处堪行乐,布谷劳劳且劝耕。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烂漫:色彩鲜艳美丽。
  • 轻盈:形容动作轻快。
  • 趋时变: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里指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生长变化。
  • 世情:世态人情,这里指自然界的规律。
  • 青海:这里可能指广阔的青色海洋,比喻富饶之地。
  • 朝歌: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早晨的歌声,比喻新的一天开始。
  • 荡涤:洗涤,清除。
  • 有虞生:有忧虑的生活,虞生即忧生。
  • 溪山:山间溪流,指自然景色。
  • 行乐:寻求快乐。
  • 布谷:布谷鸟,其叫声常被认为是催促农耕的信号。
  • 劳劳:忙碌的样子。

翻译

烟雨中的江梅还带着青色,桃花色彩鲜艳美丽,柳枝动作轻快。 眼看万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谁能说东风不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呢? 广阔的青色海洋孕育了丰富的生命,早晨的歌声洗涤了有忧虑的生活。 在哪里的山间溪流可以找到快乐,布谷鸟忙碌地叫着,似乎在劝人们耕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的自然景色,通过梅、桃、柳等植物的变化,表达了万物随季节更迭的必然性。诗中“眼看百物趋时变”一句,既是对自然界规律的观察,也隐含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后两句通过对“青海”和“朝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最后以布谷鸟的叫声作结,不仅增添了田园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关注和赞美。

区越

区越,参校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四年刻《乡贤区西屏集》(简称万历本)、一九二四年濠江排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简称民国本)。 ► 5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