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述感

半亩芳阴长碧荃,十年孤愤答龙泉。 愁同谢豹深藏影,欲借巫咸试问天。 幽戺石苔空返照,短篱霜叶带疏烟。 萧条里闬秋堪赋,何处青山有暮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荃(quán):一种香草,这里比喻美好的环境。
  • 孤愤:孤独和愤慨。
  • 龙泉:宝剑名,这里比喻坚定的意志或决心。
  • 谢豹:即谢豹花,又称杜鹃花,这里比喻忧愁。
  • 巫咸:古代传说中的神巫,能通天,这里指询问天意。
  • 幽戺(shì):幽静的房屋。
  • 石苔:石头上的苔藓。
  • 短篱:矮小的篱笆。
  • 霜叶:秋天霜降后的叶子。
  • 疏烟:稀薄的烟雾。
  • 里闬(hàn):乡里,家乡。
  • 暮田:晚年的田地,比喻晚年的归宿。

翻译

半亩之地,芳草如茵,碧绿的荃草茂盛生长,我以十年的孤独与愤慨,回应那如龙泉宝剑般的决心。 忧愁如谢豹花般深藏不露,我欲借巫咸之能,试问天意如何。 幽静的房屋旁,石苔在夕阳下空自返照,矮小的篱笆边,霜叶带着稀薄的烟雾。 萧条的乡里,秋天正适合赋诗,但何处青山之下,才能找到我晚年的田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十年孤独与愤慨生活的回顾,以及对未来归宿的迷茫和忧虑。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碧荃”、“龙泉”、“谢豹”、“巫咸”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天意的探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石苔”、“霜叶”、“疏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萧条的心境。结尾的“暮田”则是对晚年归宿的深切思考,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区怀年

区怀年,字叔永。高明人。大相仲子。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贡生,任太学考通判。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入都候选,以内艰回籍,后授翰林院孔目。归卧云石,学赤松游,日以赓和撰述为事。著有《玄超堂藏稿》、《击筑吟》诸集。清光绪《高明县志》卷一三有传。 ► 2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