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万岁乐
万方国,尽来庭。稽首歌帝仁,仰荷生成。振乾纲,阴阳顺序,民物乐生。
逢明圣,万年春,永膺休命。华夷蛮獠咸归正。苍生至老不知兵。
鼓腹含哺诵太平。九有享清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戌: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戊戌为其中一种组合,此处指特定的年份。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 南郊:古代帝王举行祭祀的地方,通常位于都城的南郊。
-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最高的敬意。
- 帝仁:指皇帝的仁德。
- 生成:指天地自然的创造和养育。
- 振乾纲:乾纲指天道,振乾纲即整顿和维护天道秩序。
- 阴阳顺序:指阴阳二气和谐,自然界万物生长有序。
- 民物乐生:人民和万物都生活在和谐与快乐之中。
- 膺休命:接受美好的命运。
- 华夷蛮獠:华指中原民族,夷、蛮、獠指边疆或外族,此处泛指所有民族。
- 咸归正:都归于正道,即都受到正确的统治和教化。
- 苍生:指百姓。
- 鼓腹含哺:形容人民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九有:指九州,即中国古代对天下的一种划分。
- 清宁:指社会安定,无战乱。
翻译
在戊戌年的冬至,南郊的祭祀仪式圆满完成,庆祝的宴会上乐章响起,名为《万岁乐》。这首诗表达了四方国家都来到朝廷,向皇帝表示最高的敬意,歌颂皇帝的仁德,感激天地自然的养育之恩。整顿和维护天道秩序,使得阴阳和谐,万物生长有序,人民和万物都生活在和谐与快乐之中。在这个明君的统治下,国家永远享受美好的命运,所有民族都归于正道,百姓至老不知战乱。人民生活富足,无忧无虑,歌颂太平盛世。九州之地享受着安定与和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太平盛世景象,通过描述四方国家对中央王朝的敬仰和歌颂,展现了皇帝仁德的广泛影响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诗中“振乾纲,阴阳顺序,民物乐生”等句,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明君治世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宏大,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