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自八月末失调至于十二月逾一时六日始离床褥扶枝引步负暄弄孙于檐下若春木向荣朝暾屏翳前十月廿八日为诞辰汤药之中惟焚香告天不得备礼是日乃取卮酒拜献团圞相保得遂母子姑妇之欢因志以诗
萧萧雪鬓病馀深,半倚蓬笼尚拥衾。
教子挥金酬国手,抱孙低语调乡音。
恐惊旧日回明镜,喜是今朝捧御簪。
重觅斑衣补春酒,长笺题遍鹤飞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头发稀疏。
- 雪鬓:指白发。
- 病馀:病后。
- 蓬笼:简陋的居所。
- 拥衾:裹着被子。
- 挥金:花费金钱。
- 酬国手:报答国家的高手,这里可能指医生。
- 调乡音:用家乡的方言说话。
- 回明镜:比喻恢复健康。
- 捧御簪:这里可能指得到皇帝的赏赐或关注。
- 斑衣:指彩色的衣服,常用来形容儿童。
- 长笺:长长的纸条,这里指写诗的纸。
- 鹤飞吟:比喻诗句高雅。
翻译
头发稀疏,白发苍苍,病后深感疲惫,半躺在简陋的居所里,还裹着被子。教育儿子要懂得用金钱报答国家的医生,抱着孙子用家乡的方言轻声细语。担心旧日的健康如明镜般破碎,高兴的是今天得到了皇帝的关注。重新穿上彩色的衣服,为春酒添彩,长长的纸条上写满了高雅的诗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病后逐渐康复的生活场景,通过“萧萧雪鬓”和“病馀深”等词句,传达了老者的身体状况和心情。诗中“教子挥金酬国手”体现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国家医生的感激,“抱孙低语调乡音”则展现了家庭温馨和乡愁。结尾的“重觅斑衣补春酒,长笺题遍鹤飞吟”则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老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喜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老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陆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授编修。遭刘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诛,复职。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工书。有《俨山集》、《续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