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墓

· 高启
水银为海接黄泉,一穴曾劳万卒穿。 谩说深机防盗贼,难令朽骨化神仙。 空山虎去秋风后,废榭乌啼夜月边。 地下应知无敌国,何须深葬剑三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阖闾(hé lǘ):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名光。
  • 水银为海:指墓中用水银模拟的海洋。
  • 黄泉:指阴间,地下深处。
  • 一穴:指墓穴。
  • 万卒穿:指动用大量人力挖掘。
  • 谩说:空说,无根据地说。
  • 深机:深奥的机关。
  • 朽骨:腐朽的骨头,指死者的遗骸。
  • 化神仙:变成神仙。
  • 空山:荒凉的山。
  • 虎去秋风后:指虎已离去,秋风过后。
  • 废榭:废弃的亭台。
  • 乌啼:乌鸦的叫声。
  • 夜月边:夜晚的月光下。
  • 无敌国:没有敌对的国家。
  • 深葬:深深地埋葬。
  • 剑三千:指大量的剑,象征权力和武力。

翻译

墓中用水银模拟的海洋与黄泉相连,一个墓穴曾动用上万士兵挖掘。 空说有深奥的机关来防盗贼,却难以让腐朽的骨头变成神仙。 荒凉的山中秋风过后虎已离去,废弃的亭台夜晚月光下乌鸦啼叫。 地下应该知道没有敌对的国家,何须深深埋葬大量的剑。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阖闾墓的描绘,表达了对权力和财富的虚无与无常的深刻认识。诗中“水银为海接黄泉”等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墓葬的奢华与荒诞,而“难令朽骨化神仙”则直指死亡的不可逆转。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墓地的孤寂与荒凉,以及权力消逝后的空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高启

高启

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在文学史上,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952篇诗文